背景图
《美丽新世界》中的技术、真理与幸福

2021年12月18日 作者头像 作者头像 ArnoX 编辑

brave new world.jpg


因之前在看一篇写在疫情之下麻省理工所研发的辅助远程教育的技术能否取代人类的文章中,看到了有关于赫胥黎在小说《美丽新世界》中内容的一些引用,同时也提到了“反乌托邦”及其反讽手法。内心十分感兴趣,找来书读了读,本周就此做一个总结,同时也想写一些有关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幸福是否等同于真理的思考。

正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极权国家控制着人民的行为举止以保持它的稳定和权力。但是虽同是对反乌托邦的幻想,我认为二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1984》中对于人们的控制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监控、秘密警察以及其所施加的严刑拷问所实现;而在《美丽新世界》中,这种权力的保持其实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对人们的行为、思想等进行自始至终的干预来实现的。相比于政府通过绝对的力量及恫吓来保持权力,本书中的政府则选择通过利用在最初人们诞生之时利用科学技术将其性格及思想进行分类,从而给予其“幸福”,在他们从来不在乎个人的自由和思想的可贵这一前提下,来对其早已被设定好的需求和理想进行表面上的满足。在这种控制下,其结果无疑会带来尊严、道德、价值观以及情感的丧失,从而最终造成其人性的丧失。

brave new world2.jpg

再者,有关真理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的暗示,在本书中也常常体现。书中满是这样的人物,他们尽一切可能避免面对有关他们自身处境的真理。索玛药物(一种致幻剂)的广泛使用无疑便是这种有意的自我幻想的最为普遍的实例。其掩盖了眼前的现实,并代之以幸福的幻觉,因而成为了促进社会稳定的工具。即使是莎士比亚也可被人们用来回避真理。正如蒙德所说,世界国故意以牺牲真理为代价而把幸福放在了优先地位,从而促成其坚信人们有了幸福要比有了真理而更为富有这一观点的实现。

反观现实,对于真理的探求,我认为是包含有个人无限的努力和热爱的,并且也包含了针对不平等所做的奋斗及斗争。探求真理的终极目标便是寻求幸福,而此处的幸福是远远超出书中定义的对食物、性、药品、衣服及其他消费品的需求欲望的即刻满足的,它更像是一种对于美好的、和谐的,以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这个有限的世界中利用对其的自我认知和所获得的知识来对于需求和现实所进行的一种平衡。在不断渴望探求这个世界的真理及规律的个人愿望的指引下,形成每个人所独有的个性与思想,从而以此为基,构建出一个“美好新世界”。而在本书中,这种愿望生长于一个缺乏个性、缺乏思想的且早已被定下未来的社会中,终走向覆灭。